家政维修行业以次充好巧立名目“深不可测”61
发表时间:2023-05-24 09:01作者:佚名 刘珊珊、彭冰/工人日报 疏通下水道、修理家电、开锁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服务。 然而,在家政维修行业,一些以次充好、名字巧夺天工、小病大修、涨价不时的行为时有发生,不少消费者抱怨自己的遭遇。 《马桶刺客》和《家电刺客》的经历。 “在网络平台上找到‘同城防水’,师傅上门检查楼下卫生间漏水情况,打了两个孔注胶,提前被告知要100元每斤,但他没有具体说明金额,收费是3600元,后来我搜索了透水防水胶的价格,才4块钱一斤……”近日,山东潍坊的一位网友认为他在处理卫生间漏水问题时被“上钩”,向“黑猫投诉[投诉入口]]”平台投诉,要求退款。 疏通下水道、修理家电、开锁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服务。 然而,在家政维修行业,一些以次充好、巧名、小病大修、涨价等行为时有发生。 如何治理行业乱象,让消费者放心消费? 坐地起价,下水道“深不可测” 由于厨房水流缓慢,吉林长春市民张女士找到了维修师傅。 电话咨询时,对方告诉我只要50元。 上门后师傅说管子形状特殊需要加价,一共180元。 “不知道管子的形状正常不正常,只能是人家说的。” 张女士告诉记者,事后感觉自己被骗了,于是上网查询价格,发现很多家政公司都显示收费50元起。 ,在电话咨询中,对方明确表示,他们不会因为管道的形状或下水管的长度而加价。 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进入水中。 有网友找人疏通管道时,对方提前澄清,上门费加上疏通费只要100元。 没想到师傅上门后先说管子无法畅通,要加药化解。 解封后需要再加一瓶,最后再用高压枪解封一次,效果会更好。 加起来1000多块钱,贵了10多倍。 网友感叹:“那不是下水道,是看不见的‘黑道’。” 开锁也是比较常见的家政维修服务,套路也比较多。 长春市民余先生因家中门锁有毛病,在网上找了一家开锁公司。 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,说门锁老化严重。 他建议换成3年1000多元的防水指纹锁。 指纹失效问题出现在新锁安装一个多月后。 维修人员根据余先生发来的“小视频”判断“门锁受潮不在保修范围内”,针对余先生提出的防水问题回复“不防水” ”。 后来,他的微信被封了。 290元换的水管第二天就漏水了。 修理工不仅推卸责任,最后还拒不接听电话。 换个灯泡,十分钟就收了222元。 、半年质保承诺没有兑现……在“黑猫投诉”平台搜索“家政保养”、“排水”、“开锁”等关键词,得到4413条投诉。 小病大修、坐地起价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。 批评。 明知上当,为何不敢开口 明知道“天价保养”不合理,为什么还是有不少消费者苦于装傻? 高价更换的指纹锁“防水不防潮”。 于先生非常生气,向当地消协投诉锁具公司。 在消协工作人员调查过程中,该公司先是声称没有为于先生提供过任何服务,随后于先生出示了微信支付截图证据后,表示要到金融春节后询价回复。 春节过后,联系电话换了一个人,“一问三不知道”,随后对方直接挂断了电话,随后拒绝接听。 消费者协会在维权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,更何况是普通消费者。 不少消费者在因高价维修感到上当受骗后,往往会以没有保留相关证据为由自我安慰,抱怨维权费时费力,“只是买了个教训”。 当张女士再次联系疏通下水道的维修工时,对方的号码已经空号。 她告诉记者,在与邻居的闲聊中,一位同样被“套牢”的家庭主妇提醒她,要小心在网络平台上遇到骗子,“很多维修师傅都会频繁更换电话号码。” “一般来说,普通人缺乏专业知识,很难从网上查到的家政公司的专业资质来区分。如果上门师傅故意骗人,套路防不胜防。即使消费者觉得觉得价格高得不合理,她们一般不敢当面拒绝,尤其是她是独居女性。”一位家政工人说。 在短视频平台上,不少博主分享了自己遭遇“马桶刺客”、“家电刺客”的经历。 有网友直言:“他们知道你的地址,以后还会找团队的其他人敲诈你,威胁你,这就是大家不敢出声,不敢举报的原因。” 严进严管管住家政维修乱象 2022年11月,上海警方捣毁了一个“以疏通管道为名,高价出售管道疏通剂牟取暴利”的诈骗团伙,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,涉案金额600余万元。 当时上海就有近300起这样的报警,都是趁当事人不注意倒入多瓶疏浚剂,借机索要高额疏浚费。 消费者往往需要花费3000至5000元,最大一笔订单高达19000元。 元。 据警方调查,该诈骗团伙成员在接受相关口语技能培训后,采取网上接单的方式疏通上门渠道,在网购网站开店、挂疏通代理链接、靠的是“刷单”和“刷评论”的方式。 提高店铺好评率和销量的方法,作为上门服务收费的参考标准。 维修工通过大量采购指定疏通剂获得公司“派遣”资质。 428元到485元一瓶的疏通剂成本只要4元。 》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消费者享有知情权、自主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,应充分利用这“三把斧头”,加强自我保护,有力回击打击家政维修服务违法违规行为。” 广东广和(长春)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玉琪表示,根据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《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》,各类家政维修服务应当明确标示。与价格。 对于有固定营业场所的正规公司,在维修人员上门前,明确约定维修内容、维修价格范围和维修后的效果,以防发生纠纷,同时保留咨询内容,以备后续使用用于维权。 王玉琪表示,家政维修“刺客”行为是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《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,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打击. 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乱象,除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外,市场监管部门还需加强行业监管,督促行业自律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,维护市场秩序。 此外,网络平台也应负起责任,建立完善的入驻企业资质审核机制,完善用户反馈、举报和回访机制,及时发现和剔除虚假信息。 2021年,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《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落实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 其中提到,超大型平台经营者应当每年至少对“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”等方面进行一次风险评估。 “希望行政部门和网络平台严格管控,不让我们侥幸消费。” 张女士说。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海量资讯,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 |